风柔草色新,蔷薇映霞云。4月23日,高新区初中地理“高品质创新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暨科学教育中小学一体化研讨活动在郑州中学初中部举行。本次活动聚焦高品质创新课堂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通过教学展示、案例研讨与专家引领,探索地理教学与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区域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区150余位中小学教师围绕“地理教学跨学科融合”展开深度研讨,北京教科院地理特级教师高振奋教授受邀现场指导。
高新区教研员杨苏娟主持会议
多元展示,创新课堂精彩纷呈
活动现场,多位教师带来了精心设计、各具特色的课堂展示,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教学盛宴。
郑州中学初中部徐燕老师进行了以《郑州高新区饮用水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说课展示。基于高新区饮用水水源变化的真实情境,徐燕老师立足学科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动手实验、分析数据等方式,运用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区域饮用水的来源、演变、水质等情况,探究水源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和原理,同时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作用。课堂既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深化了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让学生不仅对水源问题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还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徐燕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学生代表讲述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学生进行水质净化实验
郑州枫杨外国语中学岳佳雯老师以黄河为载体,以学生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真实问题为引子,使用历史小卡片、物理小贴士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完成水土流失、地上河、小浪底调沙等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地理问题,在实验演示、探究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岳佳雯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学生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实验
郑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王梦迪老师聚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地球系统等核心概念,从生活中常见的云雾、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入手,以变化、流动、循环的水为主要学习内容,带领学生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规律,掌握应对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的科学方法,了解人工气候干预技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王梦迪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交流研讨,共探跨学科融合新径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课堂带来的感悟和思考。从教学策略的精巧设计、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到学生引导的精准施策、效果评价的科学搭建,老师们在多维度、深层次展开探讨,共探跨学科融合新径,解锁创新课堂密码,在观点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步凝聚起教育创新的共识。讨论热烈而深入,为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地理课堂,积蓄起强大动能。
现场老师畅所欲言、分享感悟
专家引领,明晰未来发展方向
高振奋教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三位老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高教授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高品质创新课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和核心策略;谈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高教授表示,跨学科主题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形成实践学习的意识能力,养成关注生活、观察思考、探讨交流的习惯。“我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大教育观,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将地理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教授最后说。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为与会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高振奋教授做专题报告
老师们认真聆听
这场活动,是教育智慧的交融,是创新火花的点燃,更是育人初心的坚守。活动为区内地理教师搭建了交流共进的平台,使教师们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更深刻理解了地理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内涵,还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郑州中学初中部在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高品质创新课堂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未来,郑州中学初中部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时代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迈向新台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邮编:450001
校长邮箱:zzmiddleschool@163.com
电话总机:0371-67980684 63262303
招生办:0371-56526569 56526570
招生办:0371-56526601
初中部:0371-67980802
高中部:0371-56526580
国际部:0371-56526559
党政办:0371-56526552